首页 > 关注 > 正文

米脂那些人那些事丨米脂县医院首任院长姜少山
2024-01-16 10:28:57   来源:网易   评论:0 点击:

米脂县医院成立于1958年,坐落在县城南大街60号,60年多年来,它伴随着全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步伐走过了兴衰成败,起伏发展的风雨历程。在县委、县人民政府领导下,县医院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的努力下,本着治病救人,为群众解除疾痛的初衷和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”的服务宗旨,经过几代人的奋争传承和矢志不渝的开拓创新,从医疗设备极其简陋、诊疗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的小医院,蹒跚起步,励志前行,不断发展成为今天设备与专业队伍初具规模,集医疗、预防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“二级甲等”国有制综合医院。几代医院人用清风正派的医风、纯正高尚的医德、精湛细腻的医技和良好的医疗服务水,赢得了全县和邻县域人民的信赖与支持。

f00d9b618b9c4ab7a99303a4cb54564c_noop.jpg

米脂县医院首任院长为姜少山,依次有常文中、李毓璘、张向洲、李旺林、侯忠、高建国、高龙等。姜少山出生于军阀混战的1929年,米脂县高渠乡姜兴庄村人。家里他最小,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。姜少山虽然出身农村,但由于父母特别能吃苦,家境还算殷实。1941年,姜少山和两个哥哥都在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读书,这对于当时处于贫困时期的农村人来说真不简单。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可不是一般的中学,得益于中国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大力支持、奔走斡旋,征得民国时期榆林镇守使井岳秀首肯,并报西安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教育厅备案,于1924年开始筹建,1927年正式宣布成立的米脂第一所中学。

姜少山在米中上到高二,也就是1944年,陕甘宁边区急需医疗人才,在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医专,里面的老师很多是国外援助共产党的医学高级人才,招生要求和教学水都相当高。由于姜少山学成绩优秀,文理兼备,所以被顺利招入该校学

e808e370d8bf45bb83d5e15b75faa650_noop.jpg

据姜少山次女姜锐所述,其父聪明好学,在米中读书期间一直是尖子学生,12岁时写的作文就在米中八卦亭上当范文展出。当时有很多学生围观,姜少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也凑过去看热闹。由于他个头太小,踮起脚尖也看不到情况,但听到有同学念他写的作文,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姜少山学兴趣非常广泛,对天文地理历史知识如痴如迷,将一本厚厚的辞海熟记于心,还爱好音乐,自带唱歌天赋,在延安上学时期就演过“夫妻识字”节目。文革前医院经常参加县上举办的大合唱,姜少山还是领唱。

姜少山知识渊博,不仅文科、理科学得好,英语功底也非常了得。这得益于他上陕甘宁边区医专时期西方老师的西式教育。姜少山有一子两女,儿子是米中著名的物理教师,长女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,两人都能考上重点大学离不开姜少山的谆谆教诲,尤其是英语方面帮助很大。次女相对哥哥姐姐来说有点娇生惯养,没有考上大学通过招工进了县医院,虽然不是什么专家教授,但是语言组织能力相当强,这得益于父亲扎实的语文功底。次女名姜锐,心直口快,为人做事豪爽大方,乐善好施,传承了父母优良的家风家教。姜少山的另外一个哥哥和他同时考进了陕北公学,和抗日军政大学同一个级别,解放后任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。姜少山的很多同学都走上了领导岗位,其中一个更是西安医学院的院长。也就是说,和姜少山一同毕业的那批学生基本都是社会栋梁,省级干部也不乏少数。

01c9026bb61942ce976160f8f67cf158_noop.jpg

姜少山决心从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个得了中耳炎的哥哥。中耳炎在当今的社会来说是个小病,但是在解放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确实难以治疗,最后引发颅内感染形成脑脓肿。哥哥病情严重的时候,姜少山去城里找到了一个国民党的退役军医,老百姓叫周医官。见到周医官的时候,他正拿着一颗大大的红苹果,坐在躺椅上边摇边吃。姜少山家庭虽然较为优渥,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苹果,可见这周医官有多势大。无论姜少山怎么哀求,甚至放下银元,三番五次都请不动周医官。可怜的哥哥终究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早早离世。姜少山很是佩服这个哥哥,不仅学得好而且颇有胆略,他经常念叨哥哥要是活到现在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。哥哥的离世对姜少山的打击很大,他心里暗暗发誓要学鲁迅从医救国,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。

姜少山在1947年19虚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子洲县医院院长。由于面容年轻,当地老百姓来看病的时候是误走到一些年长的收费和挂号人员那边,经过这些人的指点才确定姜少山才是真正的医生。姜少山任子洲县医院院长十年,为无数老百姓解除病痛,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,至今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子洲人对姜少山的医术和为人赞不绝口。

8a65197aab44460196f8018a64c41402_noop.jpg

1956年3月姜少山从子洲调到米脂,任米脂县人民卫生院院长,后改为米脂县医院。他作为县医院的创始人之一,从建章立制抓起,自己亲手抄拟医院规章、制度,上墙约束,以身作则,自觉执行,模范遵守。在任院长期间,用制度管理医务人员,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吃苦在前,以实际行动带动县医院一班人,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办院方针。

在县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十分落后,办院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他坚持治病救人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为患者分忧解愁,赢得群众赞誉。在业务方面,他基础理论扎实,爱学、爱钻研,又虚心向各学科前辈请教讨论,不断地进修学,不遗余力提高县医院的整体技术水,倾心带教年轻医生,带出来像李旺林等年轻有为的内科骨干医生,为米脂县医疗卫生事业和医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5d973864904f4031ab97c1a16d4c35f2_noop.jpg

姜少山不仅是一名临床医师,业余时间还自学麻醉。那时候医院都用乙醚麻醉。乙醚首先会抑制大脑皮质的功能,进而影响脑干和脊髓,引起全身麻醉,危险很大。由于刺激强,副作用大,还存在爆炸风险,后来逐渐退出了临床使用。姜少山对病人和蔼可亲,在麻醉中经常和病人拉家常,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。从医几十年从未发生一起麻醉责任事故及技术事故,且麻醉效果非常好,受到了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一致好评。

看病难如同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,困扰在我们很多百姓的心中,尤其在建国初期。在青黄不接的年代,陕北地区极其贫困,老百姓大多营养不良,患病的人很多,由于没钱看病,很多人不明不白地就死掉了,有些人患病能遇到个好医生就不错了。姜少山不仅是一位好医生,而且还是一位全科医生。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全科医生是“什么都会一点,什么都不精通”的万金油,是一种四不像,但在交通极不发达的五六十年代,全科医生反而受到老百姓的喜欢。

13e0c2ac85e74c81972010ae526c2386_noop.jpg

姜少山不仅精通内科、看儿科,常见的外科病也能处理,而且自学中医、中药,尤其擅长针灸,编写过中草药手册和针灸手册。他开中药量不多,不像现在的中医一开就是几十服甚至一年四季都让患者服用,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。过去没有疫苗,小儿百日咳患儿特别多,大量的抗生素、激素上去不管用,姜少山很少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和激素,三服中草药上去就能达到药到病除,特别出名。

姜少山酷爱读书,很多专业都是自学。工作那么繁忙,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看书看到早晨上班时间,晚上九点到十二点是固定的阅读时间。他还利用广播学英语,翻阅外国文献资料。当年榆林地区著名的老中医李世七十年代曾在米脂工作,经常和他探讨中医,对姜少山无师自通的中医理论基础非常佩服。米脂西下巷张继德的外婆是绥德人,瘫痪在床多年,专门从绥德来米脂找姜少山针灸,最后可以自由起坐,拄拐杖可以下地行走。曾任米脂县医院党支部书记的王兴隆当年在绥德保育小学上学,这个保小的学生大多是烈士的后代,姜少山当过保小的校医,每次王兴隆头疼,只有姜少山的针灸才能控制得了,所以王兴隆自始至终都感激姜院长。当年绥德专署有个专员姓霍,深知姜少山医术水,父母每次有病,是邀请姜少山去家里看病。八十年代,后来当了院长的延大医学院毕业生李旺林,经常到姜少山家里虚心向他学,讨论临床业务,姜少山也很欣赏这个年轻人,和李旺林成了忘年交,姜少山病重期间已经不是县医院的人了,但是李旺林仍然背着他楼上楼下做检查。

88762098756a4ed7b060c9301ce6d6cd_noop.jpg

文革期间姜少山是米脂县医院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由于他工作认真,给医务人员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,被当做“走资本主义路线当权派”遭受造反派无数次的批斗,家门上贴满了大字报,白天上班晚上写检查。但他从不拉帮结派,不为五斗米折腰,清廉正直,淡泊明志,在被免去院长后又担任副院长的十年期间,潜心钻研业务,于1975年创办米脂县“中西医结合办公室”,也就是米脂县中医院的前身。当时白手起家,在米脂东大街租房子,白天在那边购置办公用品,制定规章制度、各种操作规程,晚上回来还要给孩子们做饭,既当爹又当娘,扮演几个角色,辛苦自不必说。姜少山担任米脂县中医院院长三年,1981年离职退休。

1966年文革前米脂县医院医疗技术力量相当雄厚,有一大批外省来的如严永辉、魏俊琦、韩尉、闫悌徽等专家教授撑大梁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,米脂全县经济濒于崩溃,财政收入锐减,卫生费用紧缺;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,领导、技术水、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,到文革结束时很多外地专家都调回了原籍,县医院医疗技术水也随之一路下滑,深受文革重创。直到现在米脂老百姓还津津乐道,特别怀念这些外地专家。

13f3c6b8b5a64ea0b43eb122b6fd27e5_noop.jpg

建国初期医疗卫生人次才奇缺,那时候的县医院院长和县长齐名,工资级别和县团级干部一样高。姜少山分别任子洲县和米脂县院长二十年,不仅在两地享有很高的威望,就连陕西省卫生厅厅长都知道姜少山的大名。对于当时来说,姜少山内科诊疗水特别精湛,那时候经常为西藏地区征兵,姜少山任主检,负责心脏杂音听诊,为征兵工作把关体检,多少年来米脂县无一例因体检不合格而退兵。

姜少山廉洁自律、爱民勤政、以身作则。他从不收受病人送的礼物,甚至连几个鸡蛋都不收。他的爱人和孩子们从来不以院长夫人、院长子女身份自居。姜少山爱人经常有病需要花钱,反而还经常从家里拿钱帮助那些交不医药费的病人。姜少山刚直不阿,从不利用职权贿赂上司,甚至当时有个县长需要几尺医用纱布和他开口,他都没答应。姜少山跑前跑后为县医院修建了几十孔窑洞,最后竟然没有给自己和子女留下一孔。

1b7400d14abd4cc3b3f062cb80f7d60a_noop.jpg

姜少山刚直不阿、廉洁奉公的格直接影响到了子女。次女姜锐九十年代在药房上班,一次她值班的时候,来了一位从县医院退休、在米脂街上开诊所的老前辈,拿了一堆快要到期的青霉素,想让姜锐给他调换成新批号的。换了一般人都会不好意思给这个老同志行个方便,没想到姜锐对这个老同志说:“一是不知道您的药是不是正路来的,二是把快过期失效的药品放在药房万一及时卖不出去会让医院报销,这样会损害国家的利益。”气的这位老同志指着姜锐的鼻子骂道:“和你老子一路货色。”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。

人常说: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。”姜少山成年以后只落过两次眼泪。一次是爱人年纪轻轻就去世,看到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哭天喊地,他也忍不住潸然泪下;再就是职称,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的技术行业晋升职称难。在县医院成立后的十多年开始,也开始评审职称。那时候文革已经开始,姜少山这些“臭老九”被打倒,职务被降级不说,工资也连降几级,还差点被关进牛棚。虽然他科班出身,学历很高,但是直到离开县医院,主治医师职称都没有给评上,莫名其妙给了他一个类似行政上的职称,叫什么“主管医师”,有点不伦不类。曾经堂堂一个县医院的院长,为创建县医院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专家型人才。

4c8d935621514b8a8366e37d3d9b8042_noop.jpg

姜少山不仅严以律己,对家属也严格要求。爱人原来是一名人民教师,毕业于绥德师范,住在县医院家属院。为了照顾几个孩子方便,爱人提出想调到县医院工作,但是姜少山认为她学的不是医学专业,让众人说闲话,硬是让爱人重新学医,不得已爱人又考取了陕西省卫生学校药剂专业,拿到毕业证书才调到县医院药房工作。

姜少山不苟言笑,但他也有网开一面的时候。据已经退休的内科医生魏恩普讲,姜院长时很严肃,很少和同事开玩笑。有一次他做了一件对医院有贡献的小事,受到医院的表扬。没想到姜院长在会上给他塞了一个小纸条,上面写着“奖励小魏女朋友一枚”。那时候他还没有结婚,看到这个小纸条感动不已,也说明姜院长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来自西安蓝田县的小伙子。这可能是姜院长唯一的一次与下属开玩笑了。

839a7686f9fe45e897bce8d055c4dd24_noop.jpg

姜少山一生传奇、一生坎坷,儿女说父亲没有想过一天清福。医专毕业后先是被分配在陕甘宁边区医院当医生,年纪轻轻就到子洲当院长,绥德专区当医防队队长、医院医务部主任。他1949年9月加入中国产党,对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他筹办米脂县医院、米脂县中医院、米脂县卫校,工作上辛劳不说,家庭情况也不如意。爱人一直有病,到35岁又得了自身免疫疾病,39岁就早早去世,留下三个孩子都是他一边上班一边抚养成人。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,50多岁就得了乙型肝炎,仍然废寝忘食搞工作,发展成肝硬化。直到58岁时子女心疼他,给他找了一个老伴,但一年多时间,也就是1988年5月,姜少山终因病重医治无效逝世,享年59 岁,享受副厅级待遇。

4462c3049b104598b5ffbf51c860f45c_noop.jpg

“父之美德,儿之遗产。”回顾父亲姜少山的一生,子女们在为有这样一位敬业奉献的父亲骄傲的同时,同时也非常伤心悲痛。姜少山院长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,但是精神遗产三个子女一辈子都享用不尽。(李胜亚)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政企合力 暖送关怀 帮扶助困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分享到: 收藏
评论排行